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资讯 > > 正文

今日最新!今天最新消息 探京西古道、访工业遗迹 台胞叹时空变迁

2023-03-24 20:43:13来源:互联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中新社北京8月23日电 (记者 李雪峰)“立秋不是秋,秋在处暑后。”23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,北京西郊凉风习习,十余位台湾同胞在此参观走访,感叹时空沧桑变迁。

通往妙峰山的道路曲折却平整,沿途不少自行车爱好者或单独行动,或三五成群,在绿植茂密的山间锻炼骑行。曾经,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,长年累月在此来来回回。山脚下,一处位于农家小院的抗战遗迹掩映其间——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,吸引台胞朋友在此了解往事。

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台湾学生沈宏叡2019年来到大陆,对于抗战历史,他坦言此前只是略有了解,很多细节从未听闻。“历史很鲜活,只有走近才能了解真相。”他说。

来自新北的周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,出于对历史的兴趣,他选择将台湾光复史作为专业。在抗战遗迹,他不时举起手机拍照。

“抗战胜利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胜利,这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。”他说,台湾同胞尤其青年朋友不应将两岸历史割裂来看,全面了解过去,才能树立正确史观。

走进首钢工业园,台胞朋友乘电梯登上40米的炼钢高炉,曾经繁忙的作业平台成为位置极佳的观景台。放眼望去,炼钢炉、冷却塔、旧厂房依旧错落。不远处,高跟鞋造型的滑雪大跳台似乎仍在讲述北京冬奥故事。不过不同往日的银妆素裹,满眼绿色令人心旷神怡。厂房内部也已不再是各类车间,被改造为咖啡馆、书店、餐厅、酒店……

为台胞讲解首钢变迁历史的赵师傅从1994年中专毕业至今,28年没有离开过钢炉。他笑称自己从“炼钢员”变成了“讲解员”,见证了这里生产的最后一炉铁,也亲历了时代的变迁。

“90后”台湾青年徐韬已在北京创业五年,平日忙于工作,他遗憾并无太多机会各处参访。此次走进这座工业园区,他称“格外珍惜”。

“‘首钢厂’变成’首钢园’,一字之差,是从第二产业变成第三产业。”徐韬说,自己有幸成为时代变迁的一分子。作为依托互联网的服务业“创客”,脑中需要不断产生新点子,在此参访让他有了新感触,“勇于尝试新鲜事物,走出舒适圈,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。”(完)【编辑:陈文韬】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