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、安阳站副站长何毓灵就甲骨文保护、活化、利用等问题提出建议。
何毓灵介绍,120多年来,已经发现将近16万片甲骨,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,是进行大数据应用技术处理的基础。但数量巨大的甲骨文分别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、图书馆、科研机构、高校等至少174家机构,无法把甲骨实物重新集中起来进行研究。
此外,甲骨文还存在质地脆弱、表面疏松粉化与残损较为普遍等问题,保存、展示、利用均为不易。现有的甲骨文数据库及数字化平台数据标准不一、算法高低不同、质量参差不齐,严重制约了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的进程。
何毓灵认为,建设甲骨文数字化工程意义重大,以三维建模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甲骨文数字化工程,将为甲骨缀合带来革命性的变革,可以有效提高缀合的效率和成功率。
“如果用数字技术让碎片化的甲骨重新拼合,那么随着拼合后句子的出现,就更容易识读甲骨文了,对于中国文字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将起到重要作用。”他说。
为此,何毓灵建议,将在安阳殷墟建设甲骨文国家数字平台列入“数字中国”整体布局规划,并组织启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。协调国内各甲骨收藏单位,尽快立项甲骨文数字化采集、建模技术规范,公布相关国家标准或推荐标准。
标签: